张掖市律师协会专业委员会工作规则 | |
信息来源:张掖律协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1-19 | |
张掖市律师协会专业委员会工作规则 (2019年4月10日,经三届常务理事会通过,2023年1月15日经四届理事会二次会议修改并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张掖市律师协会(以下简称“市律协”)各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业委员会”)的组织建设和活动开展,发挥专业委员会在律师专业领域中的理论研究和业务交流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专业委员会工作规则》和《张掖市律师协会章程》等相关规定,结合张掖市律师行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专业委员会是市律协根据律师执业的不同专业领域而设立的张掖市律师开展业务研讨和交流的工作平台,受市律协常务理事会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并向市律协常务理事会报告工作。 第三条 专业委员会的职责是加强律师的理论研究和业务交流,提升律师的业务素质,拓展律师的执业领域,发挥律师的专业优势,推动律师为国家和社会建设发挥作用。组织律师进行学习和交流,指导律师开展业务活动。 第四条 专业委员会由从专业水平较高的律师中选拔出来的委员组成,对从事不同业务的律师和律师事务所进行业务指导和促进交流。 第五条 市律协理事会可以根据律师业务发展的客观情况和实际需要,决定专业委员会设置、合并、分立和撤销。市律协秘书处负责联系、协调专业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第二章 专业委员会的设置 第六条 专业委员会的设立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某一专业领域的律师业务已发展到一定规模,或者形成了明显上升趋势; (二)从事某一专业领域业务的律师达到十五人以上,且分属五家以上律师事务所; (三)市律协理事会认为有必要设立的其他情形。 第七条 遇下列情形之一的,市律协常务理事会应当就设立、调整或者撤销专业委员会的事项进行讨论决定: (一)经市律协会长办公会议提议; (二)7名以上市律协常务理事联名提议; (三)15名以上市律协理事联名提议; (四)20名以上且分属5家以上律师事务所的执业律师联名提议。 第八条 经市律协常务理事会同意后,可以由市律协秘书处就专业委员会的调整与撤销提出具体方案,经市律协会长办公会议审议后提交市律协常务理事会审议确定。 第九条 专业委员会可以推荐在本专业领域内有一定声望的、具有一定专业研究水平的专家和学者作为顾问,由市律协秘书处报经市律协常务理事会同意后,由该专业委员会聘任。 第三章 专业委员会工作职责 第十条 专业委员会设立的宗旨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律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实效地开展各项专业活动,提高律师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促进律师专业化分工,增强律师的整体实力。同时,要积极拓展律师业务领域,推进律师业务创新,促进行业整体业务水准提高,为实现律师行业的整体优化服务。 第十一条 各专业委员会负责指导、组织律师进行各专业领域的法律知识学习、律师业务研究、执业技能交流等。 第十二条 专业委员会的工作职责: (一)组织开展本专业领域内的知识技能培训、理论研讨和实务经验交流活动; (二)进行本专业法律服务调研和预测,指导律师从事相关业务活动及业务拓展; (三)开展律师业务实务的专题研讨; (四)经市律协指派或同意,对有关案件进行法律论证; (五)经市律协指派,就本专业领域的律师业务和重大社会事件、社会热点问题、重大敏感案件提出法律意见,或法律问题开展论证和宣传; (六)制定律师从事相关业务的操作指引、业务标准、业务范本等业务规范,指导全市律师的专业化规范发展; (七)进行信息收集、整理,撰写、编辑、出版专业论文集,建立相关专业领域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八)协助律师教育培训委员会开展培训工作; (九)协调律师业务活动,建立与律师业务活动相关的社会支持网络,支持律师依法履行职责;开展与其他律师协会相关专业委员会的交流活动; (十)完成市律协指派的其他工作。 第四章 委员及组织机构 第十三条 专业委员会的初始委员,由律师本人提出申请,所在律师事务所推荐,报市律协秘书处审核,由市律协常务理事会批准。非初始委员,由律师本人提出申请,所在律师事务所推荐,报市律协秘书处审核,由参加该专业委员会主任会议半数以上委员同意后批准。 第十四条 每名律师最多参加一个专业委员会。同一律师事务所参加同一专业委员会的初始委员人数不得超过2人。 律师人数为10人以下律师事务所的专业委员会的委员不超过1人;律师人数为10以上20人以下律师事务所的专业委员会的委员不超过2人;律师人数为20以上律师事务所的专业委员会的委员不超过3人。 市律协秘书处根据报名律师申请情况、条件确定接纳委员。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接纳具有较深执业经验和资历、研究成果丰富及热心于市律协工作的律师成为委员。 第十五条 担任市律协专业委员会委员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为市律协会员; (二)从事律师执业年限三年以上,取得四级律师以上职称; (三)近五年未因执业行为受到过行业处分或行政处罚; (四)在特定的专业领域中有较扎实的理论功底,较丰富的业务经验及研究成果,具有良好的社会评价,热心于市律协专业委员会工作; (五)有志于从事相关专业领域的探索、研究。 第十六条 专业委员会委员享有以下权利: (一)有权参加本专业委员会的各项活动; (二)在本专业委员会选举中享有选举和被选举权; (三)在本专业委员会表决过程中享有表决权; (四)对本专业委员会的经费使用享有监督权; (五)对本专业委员会的工作设想及方案提出意见或建议; (六)本规则或者是专业委员会内部制定的规则规定的相关其他权利。 第十七条 专业委员会委员的义务: (一)按时参加本专业委员会的各项活动,完成分配的工作任务;因故不能参加的,应事先履行请假手续; (二)完成市律协或本专业委员会主任交办的工作任务; (三)每年向专业委员会提交至少一份业务研究论文或个人办理相关案件法律事务的经验总结,参与市律协及专业委员会的业务交流; (四)委员变更执业机构、地址或联系方式的,应及时报告本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和市律协秘书处; (五)积极倡导、参加相关业务活动,组织和帮助张掖市律师开展本专业业务活动; (六)不得利用专业委员会委员身份为本人、本人所在律师事务所谋取不当利益或进行不正当竞争; (七)不得损害专业委员会的声誉。 第十八条 主任、副主任委员申请退出专业委员会的,报市律协常务理事会批准,并向专业委员会通报。 第十九条 专业委员会的委员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经该专业委员会主任会议决定并报市律协秘书处备案,有权取消其委员资格: (一)无正当理由一年内两次不参加专业委员会全体委员活动的; (二)一年内累计三次请假缺席专业委员会全体委员活动的; (三)不完成或经催告后不能按时完成委员会工作任务的; (四)未经批准利用专业委员会名义或者专业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身份,以建立或扩大个人社会资源为目的开展专业委员会活动,损害专业委员会名誉,造成恶劣后果情节严重的; (五)未经批准对外进行商业运作,为其本人或其所在律师事务所或他人扩大影响、招揽业务等谋取利益的; (六)有其他严重违反本规则行为的; (七)专业委员会主任会议半数以上委员认为不适宜继续担任委员职务的。 第二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自动丧失委员资格: (一)被追究刑事责任的; (二)因执业活动而受到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处罚的; (三)受到行业纪律处分的; (四)当年度律师考核中被考核为不合格,或未参加当年度律师考核的; (五)调离本市执业的; (六)自行辞去委员职务的。 第二十一条 专业委员会设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2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协助主任开展工作。 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应由在相应业务领域具有较高理论水平、执业水准和社会影响力,并且热心律师业务研究和公益事务,具有较强组织能力的委员担任。 第二十二条 专业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应符合本规则规定的条件。 (一)专业委员会主任应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本专业委员会委员资格; 2、在相应的业务领域具有较高的专业功底、执业水准和相当的社会影响力; 3、热心律师事业,乐于奉献; 4、具有较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 (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应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本专业委员会委员资格; 2、在相应的业务领域具有较高的专业功底、执业水准和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3、热心律师事业,乐于奉献; 4、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 (三)具备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担任专业委员会主任、副主任: 1、已担任市律协会长、副会长、监事长、各专门委员会主任、副主任的; 2、已担任过本专业委员会主任职务,且连续任职已满两届的; 3、在此前担任专业委员会主任、副主任职务时,因未开展专业委员会工作或工作不力,被末位淘汰或公开谴责的; 4、已当选为委员但因故未出席主任、副主任选举的; 5、其他不适合担任主任、副主任职务的情形。 第二十三条 专业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由委员采用无记名投票差额选举产生。 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经专业委员会初始委员选举产生后,由市律协常务理事会根据该专业委员民主选举情况并综合其他因素审议确定。 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的任期与该届理事会任期相同。连选可以连任,但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第二十四条 主任、副主任委员提出辞职,经市律协会长办公会提议,由常务理事会批准,予以免职。 主任委员不符合委员资格或因其他原因辞任时,由该专业委员会委员补选,或由市律协会长办公会指定一名副主任委员担任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第二十五条 主任委员的职责: (一)主持本专业委员会的全面工作,召集本专业委员会的会议; (二)制定本专业委员会业务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 (三)执行本专业委员会会议和主任会议的决定,负责委员会的工作安排和实施,向委员布置工作; (四)组织开展专业委员会的业务研究活动及其研究成果的交流、汇总、推广; (五)定期向市律协汇报工作,定期向委员通报情况,代表委员会述职; (六)完成市律协交办的其他工作。 专业委员会主任、副主任的工作受专业委员会委员、市律协秘书处、市律协常务理事会的监督。 第二十六条 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在任职期间不能履行职责、不称职或者是丧失委员资格的,由市律协会长办公会提议,经常务理事会讨论决定撤换。 第二十七条 专业委员会可以根据工作需要指定一名具备一定协调能力的委员,作为该专业委员会的秘书,负责日常联络和协调工作。秘书人选由专业委员会会议讨论决定。 第二十八条 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组成专业委员会主任会议,作为专业委员会执行机构。主任会议一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决议报市律协秘书处备案。市律协秘书长或副秘书长列席专业委员会主任会议。 第二十九条 主任会议的职责: (一)决定本委员会委员的增补和撤换; (二)根据本规则制定本委员会的活动细则; (三)召集本专业委员会会议,制定本专业委员会任期工作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 (四)就律师论坛、专业评优、培训、对外交流等事宜提出意见或建议; (五)其他应当由主任会议决定的专业委员会的活动事项。 第五章 专业委员会活动 第三十条 专业委员会通过研讨会、座谈会、讲座、论坛、听证会、业务观摩、业务培训、工作建议和意见书、义务咨询、法律宣传宣讲、对外交流、信息服务、出版专业指导研究文集等多种形式开展工作。 市律协鼓励各专业委员会之间的横向合作、交流。 第三十一条 各专业委员会每年研究课题(项目)应当不少于两项,组织全体委员参加的专业活动应当不少于三次,专业委员会的活动应积极吸收和鼓励非委员律师参加。 专业委员会的活动应当有明确的主题,并按照主任会议制定的工作规划和计划实施。 专业委员会活动应当提前通知市律协的会员,以方便市律协会员广泛参加专业委员会的活动。 第三十二条 专业委员会应在每年的十二月份向市律协秘书处提交当年度工作总结和下一年度工作计划,报会长办公会议审议,由市律协统一协调、审批。 第三十三条 专业委员会业务应对研讨活动撰写综述或纪要,详尽记录业务研讨情况,并应及时向市律协秘书处通报。并在市律协官网及市律协的其他公开媒介上公布活动信息,让全市律师共享工作成果。 第三十四条 专业委员会的活动应及时转化为研究成果公开发布,或将委员撰写的专业文章结集出版,或将研究成果以白皮书或年度报告等方式公开发表。 第三十五条 对于未能完成专业委员会活动任务或专业委员会活动效果差的,市律协秘书处有权提出警告责令改正。对于警告后未能及时改正的专业委员会,市律协会长办公会议可以向市律协常务理事会提议撤换主任、副主任,或撤销该专业委员会。 第三十六条 对于专业委员会活动反馈评价高、工作成果质量好、律师专业推广及成果突出的专业委员会及委员,市律协常务理事会可以决定给予嘉奖。 第六章 专业委员会经费 第三十七条 专业委员会工作经费来源由市律协拨款、社会赞助、举办专业活动和社会活动收入等构成。 第三十八条 专业委员会开展业务活动需要市律协划拨活动经费的,应于专业委员会活动举办前,根据每一年度核定的经费预算范围,向市律协秘书处提交拟订的活动方案和通知,说明专项经费预算,经市律协会长办公会议批准后,交由市律协秘书处执行。 第三十九条 专业委员会应合理、节约地使用活动经费。专业委员会活动经费禁止在委员中分配。 第四十条 专业委员会经费由市律协列入每一年度制订的财务预算报告,经市律协常务理事会通过后执行。市律协财务部门负责统一管理,专款专用,实行市律协会长办公会议和秘书处双重监督。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一条 专业委员会可以根据本规则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 第四十二条 本规则中“以上”、“以下”一词均含本数。 第四十三条 本规则所涉及的各专业委员会的产生及其日常活动应受市律协监事会的监督。 第四十五条 本规则由市律协理事会负责解释。 第四十六条 本规则自市律协理事会通过之日起施行。 |
|
信息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主办:张掖市律师协会 未经书面许可,严禁任何形式转载或复制 地址:张掖市甘州区滨河新区区法院11楼1104室 ICP备案号: 陇ICP备17003686号 技术支持:元创网络工作室 |